诸葛亮在《出师表》中明明白白的写着:“臣本布衣,躬耕于南阳”。这个“南阳”,所指最应该就是当时南阳郡的郡治所在地宛城,因为是郡治所在地,所以最有资格代表南阳。退一步说,这个“南阳”不确定就是宛城(只能说不确定,但一定包括),那一定也是在宛城郊区或者附近地带。再退一万步来说,这个南阳指的是南阳郡的郡名,其辖区西汉时期有36县,东汉时期有37县,那也应该如《资治通鉴.周纪五.赧王四十三年》所说的那样:“秦置南阳郡,以在南山之南,汉水以北也”。当时的南阳郡地域再大,诸葛亮的躬耕地也不会超出这个范围,而绝对不会处在汉水以南、南阳郡边鄙以外的角落里。
然而,数百年来南襄两地为诸葛亮躬耕地问题争论不休,好像各有各的根据,各有各的道理,双方相持不下,而且大有愈演愈烈之势,甚至有少数网友在争论中简单粗暴、侮辱谩骂,失去了争论这一问题的根本意义和应有的风度,实在是在有辱斯文!
查遍史籍并遍览人们争论的焦点,发现导致这场旷久之争的根源是来自于习凿齿的一句话。习凿齿(约328—413年),字彦威,襄阳人。习凿齿曾被桓温辟为从事、西曹主簿,晚年被苻坚征召,归附于前秦,后因疾回襄阳。习凿齿是东晋著名史学家、文学家,著有《汉晋春秋》《襄阳耆旧记》等。习凿齿《汉晋春秋》有“亮家于南阳之邓县,在襄阳城西二十里,号曰隆中”的句子,这句话,便成了躬耕地襄阳说者最原始最重要的证据。
细细品味习凿齿的这句话,感觉一共表达了三个意思:第一,襄阳西二十里的地方曾经有过一个诸葛亮的家;第二,这个地方被人们号称为隆中;第三,隆中这个地方属于南阳郡邓县的地盘。但是问题又来了:第一,习凿齿所说的“襄阳”是诸葛亮躬耕时代的襄阳还是习凿齿时代的襄阳呢?若是刘表时代的襄阳,那么距离隆中就不是二十里了,而是更远。第二,“家”和躬耕地并不能完全等同于一个概念,家在这里,隐居躬耕处极有可能是在别的地方,这种情况在古代的例子很多。第三,在习凿齿的时代,诸葛亮的《出师表》早已流传于世,“臣本布衣,躬耕于南阳”也早已成为广为流传的名句,如果真的在隆中躬耕的话,习凿齿必定大书特书,岂能用一个“家”字了得!第四,隆中属于邓县管辖,除了《汉晋春秋》那句话以外,历代志书史书并没有确切记载,有的只有南阳郡以汉水为界的说法。谭其骧的《中国历史地图集》第一版是以汉水为界的,第二版不知何故把汉水以南的隆中割给了南阳郡的邓县。笔者认为,他除了听信习凿齿的这句话以外,别的没有任何史料依据,因而是没有什么可信度的。
周五早间开盘,黄金延续回落,亚盘最低触及2420,午后欧盘延续回落,截止19点发搞,黄金最低2410,周五黄金从2445下跌至2410附近,全天跌了近35美金,今天晚间预计还是个回落的走势,思路反弹高空为主,黄金亚盘下跌,午后欧盘延续下跌,美盘注意要反弹后看空,上方关注2428-2423区间空,保护2435。
如果深入分析一下,其实习凿齿的这句话并不简单,他是醉翁之意不在酒。习凿齿明面上是交代在襄阳西二十里有诸葛亮的家,而更深的用意是要突出“南阳之邓县”这几个字。倘若以交代诸葛亮的这个“家”为目的,则直接写成“诸葛亮的家在襄阳城二十里隆中”就可以了,为什么要赘附“南阳之邓县”这几个字呢,岂不多余?其实,这正是习凿齿的用心之所在,他的真正目的,是要打诸葛亮《出师表》中“臣本布衣,躬耕于南阳”这句话的擦边球。但是,习凿齿的话毕竟是有分寸的,是留有余地的。“亮家于南阳之邓县,在襄阳城西二十里,号曰隆中”这句话仅仅交代了诸葛亮曾在隆中有个“家”而已,与躬耕地没有必然联系,并不像现在的一些人言之凿凿的断定隆中就是诸葛亮的躬耕地。
打擦边球也罢,绕圈子兜弯子也罢互联证劵融资渠道,终归都绕不过诸葛亮自己说的话“臣本布衣,躬耕于南阳”!
习凿齿南阳诸葛亮邓县南阳郡发布于:天津市声明: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,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,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。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,不代表正规配资排名_证券配资风险_免息配资公司观点